×

学术预告

第六届“健康江苏、岐黄问道”生物医药前沿论坛学术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25  |通讯员:(M6米乐官网主页)  |责任编辑:  |浏览次数:7411

会议时间:20211127-20211128

会议形式:线上结合线下

直播二维码

具体安排:

专家简介(以下按照报告顺序排序)

李学军,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系,后留校在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工作并攻读研究生,曾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从事博士后学习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等。现主要通过生物化学、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等平台,从事药物靶点的发现和验证及心血管、肿瘤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药物药理学研究。已经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并获得10余项国家基金的支持,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以及科技部创新药物重大专项等研究。曾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药理学系主任。现兼任中国药理学会监事长,世界中医药联盟网络药理学会副会长等。

华子春,南京大学生科院教授、中国药科大学生物药物学院院长、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长期担任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南京大学生科院副院长、执行院长;先后创立或主持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研究所、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国际合作联盟、市级创新中心、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各1个。长期坚持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将创新药物研制与生产工艺创新相结合;在活体微生物药物、多肽与蛋白质工程新药研发等领域发表国际同行评审论文300多篇、主/参编中英文专著30多部;获国内外发明专利50多件、30多件专利获实施/转化;主持或参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部省级科技一等奖6项等。

朱依谆,澳门科技大学首任药学院院长、讲座教授,科大医院职业药师,澳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盟副会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办创新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中国临床用药》(第一版)主编,全国医药院校《药理学》国家规划教材(第七、八版和英文版第一版)主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新药创制大平台首席科学家,上海市白玉兰荣誉获奖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兼职教授和国际天然产物发展学会(ISNPD)第八任主席。主要从事心脑血管及炎症机制和药物的研发工作。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10余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项目共计1.8亿经费。累计发表了330余篇科学论文,被引超过12 300余次(H-index 63)。先后获得中国授权发明专利28项,美国及世界(PCT)、日本新药发明专利6项。被美国Science期刊评述为中国新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

张健,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宁夏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获得者。主要从事药物设计、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特别是精准靶标识别和First-in-class原创药物先导发现等方向做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以通讯作者在包括Nat Chem Biol, Acc Chem Res, Chem Rev, Chem Soc Rev等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累积引用超过8000次,H因子为49,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内外专利16(已转让6)。常年担任ScienceNat Chem80余种SCI期刊审稿人,瑞士NSF、澳大利亚FWF、新加坡IAF-PP等基金和西班牙University of Barcelona等多所学校Tenure考核的国际评审人。先后获美国化学会Excellent Research Advisor、中国药学会生物医药创新奖、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锐人物、Roche Creative Chemistry Award和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等荣誉。

高大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20127月起任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肿瘤信号转导与代谢调控研究组组长。长期从事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调控机制与蛋白翻译后修饰研究,迄今已在CellNature Cell BiologyMolecular CellHepatology等发表论文50余篇。2012年入选中组部第三批青年千人计划2014年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9年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

梁广,杭州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温州医科大学化学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浙江省千人计划。主要从事炎症相关疾病新靶点、新机制和新药发现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课题十余项,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7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教育部科研成果二等奖各1项。

潘景轩,中山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兼任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副会长,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基础及转化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多个协会担任主任委员/委员。2010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肿瘤靶向治疗和肿瘤药理学研究,研究兴趣集中在肿瘤靶向药物耐药和肿瘤干细胞干性的调控机制及其干预,在Sci Transl Med, J Clin Invest, Blood, Cancer Res, Clin Cancer ResMol Cancer等专业杂志上发表SCI论文80篇,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课题。曾多次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学科评议组专家。担任《Molecular Cancer(IF 27.401)副主编,《Theranostics(IF 11.556)SCI杂志编委。

王金兰,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3年获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年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主要研究方向是低维材料物化特性的理论研究,在ScienceNat. CommunJACSAngew Chem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等国际期刊发表超180篇论文,总被引次数超6400次, h-index42。入选“Elsevier 2014-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

吴照球,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导、课题组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1 年) 、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第二层次) 、 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A 类资助) 、 江苏特聘教授。近年来, 主要从事肿瘤及心血管疾病新靶标的发现与确证、 新靶点原创药物的发现、肿瘤耐药发生机制与逆转策略的研究等方面工作。在 Nature Cell Bi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通讯作者研究论文 10余篇, 申请中国发明专利 7 项(其中授权 3 项、转让 1 项)。主持/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面上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 2021 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一等奖、 2019 年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5 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谭敏佳,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围绕基于蛋白组学技术的蛋白修饰调控和药物精准干预开展研究。发表SCI论文近10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在Cell3篇)、Cell Metab2篇)、Mol CellNat Chem BiolNat Commun等知名国际学术期刊,总引用率9000余次(谷歌学术),H因子36,研究工作入选《中国2020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被Cell选为年度研究亮点之一,Nat Chem Biol创刊10年亮点论文之一。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学者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中科院上海分院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等奖项。担任中国生化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分子系统生物学专委会理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表型组学分会理事、上海市药理学会理事、上海市药学会生化药物专委会理事等职。

孔令东,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代谢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病理机制及中药干预。作为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已公示)、第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提名奖等。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之一,在HepatologyMicrobiome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连续入选Elsevier 2014-2018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为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副主编等。孙金鹏,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担任中国病理与生理学会理事,中国病理与生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受体与离子通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肾脏药理副主任委员和分子生化药理副主任委员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膜受体药理等多领域学科的交叉研究。在该领域,孙金鹏教授共发表90余篇文章,影响因子1200余,引用4000余次,其中以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Nat Chem BioNat Comm PNASScience AdvanceBiol PsychiatryCell Research*2Cell ReportsEMBO Reports, eLifeChemical SciencesBiomaterials等知名杂志发表55篇文章,其中7篇通讯文章被Faculty1000专门推荐, 3篇通讯文章被选为杂志封面。

靳光付,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肿瘤个体化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肿瘤分子与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Lancet OncolNat GenetGastroenterologyGutAm J Hum GenetCancer Re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累计SCI他引6000余次。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曾获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现兼任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学和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等。

郎靖瑜,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研究员、课题组长。共发表SCI收录研究性论文 26篇,评论1篇:BioRxiv, 2020; Cell Death & Disease 2020; EBioMedicine, 2019; Oncogene, 2013; Cancer Cell, 2011; Clin Cancer Res, 2005; Cancer Cell, 2013; Cancer Cell, 2012; Nat Cell Biol, 2011; Nat Cell Biol, 2008; Cancer Cell 2007。曾获得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现任中国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青年主任委员,Biological Research杂志associated editor等。

陈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山大学百人计划中青年杰出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负责人。目前兼任广东免疫学会副理事长及青委会主委、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助理、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免疫细胞生物学分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免疫专委会理事及青委会副主委、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工委理事。主要聚焦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机制、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和新疗法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鉴定了巨噬细胞的吞噬受体SLAMF7/Mac-1复合物和 吃我信号,揭示了天然免疫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Nature, 2017),鉴定了一系列肿瘤免疫治疗新靶标。目前已在NatureCell Reports, Trend in Immunology等一流期刊上发表多项重要成果,论文总引用数超过700次。已申请相关领域国际及中国专利5项。目前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广州市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中山大学青年教师重点培育项目、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等项目支持。

武大雷,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省杰青基金和教育部青年人才项目。学术兼职主要包括中国药理学会生化与分子药理专委会委员和《药学学报》青年编委等。课题组主要针对转录因子家族蛋白从事结构与分子药理学研究和药物发现,也从事生物合成相关酶的结构解析和催化机理研究。相关成果以共同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Nature Chemica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迄今共发表SCI论文39篇,谷歌学术h-index24

曾克武,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提出中药化学生物学学术思想,并长期致力于中药及天然药物的作用靶点发现,在PNAS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被基金委、科学网等报道,并入选“2017中国十大医学进展。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中国药理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等奖项。承担国自然、科技部等课题12项,申请发明专利10项。目前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药理学会等学术团体的理事、委员和青年委员等职务。

王红胜,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高层人才计划入选者、院长助理、广东省杰青、广东省手性分子与新药发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RNA修饰在肿瘤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策略。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10多项课题。获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家奖(2019)、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奖青年奖(2019)等奖项。近五年以通讯及第一作者在Nat CommunNucleic Acid ResCancer ResSCI期刊发表论文40篇。通讯及第一作者论文总计影响因子超过300。总计引用次数超过3500次,h-index37。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科技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等评审专家。被国际知名SCI杂志如Adv Sci, STTT等邀请为审稿人,并任《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青年编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专委会青年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委会青年常委等学术职务。

戚世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任研究员,博导,国家特聘青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以疾病发生机制为中心,利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以及结构生物学的方法对细胞死亡、转录调控、膜相关体系等系统中的大分子机器以及复合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学术领域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篇,包括Cell, PNAS, Nature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JBCProtein Science等著名杂志。2016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科技基金委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支助。

余斌,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郑州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为肿瘤多重耐药及靶向先导化合物发现,已发现多个具有临床开发前景的候选先导化合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及郑州青年人才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等。近五年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76篇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IF>5的论文56篇,IF>10的论文10篇,IF>15的论文3篇),ESI高被引论文6篇,热点论文1篇,F1000推荐论文1篇;论文被引用3000余次,H-index29;参编英文学术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已获授权10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河南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受邀加入Faculty Opinion(原F1000 PrimerFaculty Member,国际期刊《Front. Drug Discov.》副主编、《Curr. Med. Chem.》编辑(抗肿瘤药物方向),《药学学报》(中英文版)、《中国化学快报》、《中国天然药物》、《Pharm. Front.》及《Nat. Rev. Drug Discov.》中文文摘等期刊(青年)编委,国际权威学术期刊《Drug Discov. Today》、《Eur. J. Med. Chem.》、《Pharmacol. Res.》及《Chem. Biol. Drug Des.》等执行客座编辑。

张晓进,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系主任。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1)。牛津大学访问学者(2019-2020)。主要围绕细胞氧感知通路开展靶向新药研发,以通讯作者在J Med Chem等药化领域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中国、欧洲、日本等发明专利授权10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科研项目4项,药物分子设计校企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4),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3),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3),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设计研发的抗肾性贫血新药目前正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

张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陕西省血管性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先后荣获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陕西省首批中医药优秀中青年科技骨干人才、陕西省优秀药学科技工作者、西部药学之星等荣誉。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教指委制药工程分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高校药学类教指委(专业共同体)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委员、陕西省药学会药物化学专委会主任委员、西安药学会副理事长等。获陕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1完成人), 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2(1完成人、第6完成人), 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1(6完成人)

展鹏,山东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齐鲁青年学者、山东省杰青、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从事抗病毒、抗痛风创新药物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hem Soc Rev、J Med Chem(20篇)、Acta Pharm Sin B、Elife、Drug Discov Today、Med Res Rev等专业期刊发表SCI文章100余篇,多篇为ESI高被引论文,H指数为36;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主编专著《基于靶标的抗艾滋病药物研究》及《Antiviral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副主编国家统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及专著6部。担任Curr Med Chem、药学学报及中国化学快报等8种国内外专业期刊的(青年)编委;担任Eur J Med Chem、Bioorg Med Chem、Molecules、Pharm Res及Pharmaceutics专刊的客座编辑。获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奖学金、教育部全国百篇优博论文提名、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斯坦福大学,2020);入选“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药学学科,2021)。

王南溪博士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基础药学理科基地班,201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师从Jiantao Guo教授。2017-202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药物化学系Lei Wang教授课题组进行博士后研究。20206月加入M6米乐官网药学院,现任校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基于基因密码子扩展的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在JACSAngewandte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获批1项国际专利,申请2项国际专利。

齐若谷,M6米乐官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贝勒医学院、哈佛大学暨麻省理工学院、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及副研究员工作。主要从事基于新型纳米仿生材料的精准医疗、个性化治疗和免疫治疗体系的开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特聘教授自然科学类资助人才项目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SCI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2项,目前担任Nature Communication, Biomaterials,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等国际学术的审稿人。

张鹏超,武汉理工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超浸润界面材料及其在高性能聚合物基薄膜规模化制备中的应用;新型微流控芯片及其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至今已在国际高影响力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第一作者(和共同一作)文章14篇(包括1Nature4Adv. Mater.2Angew. Chem. Int. Ed.)。

赵杨,M6米乐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后于澳大利亚百年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血管紊乱相关疾病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策略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特聘教授自然科学类资助项目、Sydney Medical School Kick Start Grants Program等。先后在第14届世界炎症大会等6个国际性会议上口头发言,获得World Congress on Inflammation 2019 Award4项国际性科研奖励。在Circulation Research, Cancer Research, PLoS Biology, APSB, Cancer Letters 等国际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25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12篇。担任Phytotherapy Research, Scientific Reports, Autoimmunity等杂志审稿人,《血管生成研究方法与技术》编委。李盛亮,苏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2012-2016年,博士和博士后阶段师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梁兴杰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树研究员分别从事纳米医学和生物光子领域研究学习,随后于2016-2021年分别在马萨诸塞州立大学医学院、康奈尔大学休士顿卫理公会研究所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博士后和高级副研究岗位工作。20211月加入苏州大学药学院任特聘教授,研究兴趣主要聚焦于纳米生物光子学与纳米医学范畴,通过设计和构建光活性材料体系发展光---声性能可转换的新型纳米医药技术,以此实现精准与高效低毒的重大疾病治疗、生物成像和生物活性调控。目前已发表高水平SCI论文70余篇,其中包括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Angew. Chem. In. Ed., ACS Nano, ACS Energy Lett., Mater. Horiz., Chem. Mater., Chem. Sci., Biomaterials等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30余篇。论文被引超过2000次,H因子26,多篇被高频引用和知名媒体报道。申请 PCT 国际专利 4项和中国专利 5 项,参与撰写2本纳米材料领域书籍。同时长期担任Angew. Chem. In. Ed., Adv. Mater., ACS Nano, Adv. Funt. Mater., ACS Applied Material & Interface等多种国际专业期刊审稿人。

罗镇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中山大学“百人计划”青年学术骨干,博士生导师。 美国肝脏病学研究学会(AASLD)会员,曾在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4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肝脏胆管疾病系统生物学、泛癌症基因组学等。研究方向:运用临床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和3D培养类器官实验生物学等交叉学科手段, 研究肝脏胆管疾病的分子标志物、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此外,课题组还致力于泛癌症、衰老和端粒调控网络的生物信息多组学分析。五年内有多项代表作发表于Gastroenterology ( IF=17.373F1000 )Hepatology ( IF=14.971)Molecular Cancer ( IF=15.302 )Aging Cell (IF=7.238 ) 等国际知名SCI期刊杂志。


XML 地图